登陸OA系統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新聞資訊
地理位置
新聞推薦

生命至上 科學救治(蘆山抗震救災述評)

作者: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4-26 09:04:27

     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地震發生后,上下聯動的統一部署,快捷有序的應急響應,科學高效的救治方案,無不發揮巨大作用。而醫療機構整合最佳醫療資源,組織專家集中會診,對傷員進行個性化、精細化的救治,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殘率,維護了他們的生命尊嚴。

  黨中央統一部署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應急機制高效整合各方醫療資源

  地震發生當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日在察看地震災情時強調,要調集精干力量對傷員進行救治,重傷人員要及時向外轉移,減少死亡率和致殘率。

  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進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蘆山抗震救災工作,要求千方百計減少因傷死亡,千方百計減少因傷致殘。

  兩個“千方百計”,凸顯以人為本新高度。生命,在災難中備受呵護。

  雅安、天全、蘆山、寶興……這一個個曾經陌生的名字緊緊揪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個體生命雖然脆弱,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卻強大而不朽。大災臨頭,舉國機制再次爆發出神奇的力量!

  地震發生當晚,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與此同時,組建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奔赴災區。四川省衛生廳震后10分鐘即召開緊急會議,第一時間調派首批12支醫療隊近200名醫務人員參與緊急救援……

  救治要實現專業化,高水準的醫務人才是前提。

  緊急啟動的應急機制高效整合了各方資源,解放軍301醫院、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全國頂尖的醫務人才,向四川匯集。

  千萬顆焦灼的心,千萬雙有力的手,霎時與災區人民連成強大的生命共同體,托起戰勝天災,重建家園的希望。

  無論是抗擊非典,還是汶川大地震,在任何大災大難的第一現場,都會閃現白衣天使忙碌的身影;在任何性命攸關的危急時刻,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

  在醫院里,在廢墟下,一個個與死神賽跑的感人故事、一幅幅爭分奪秒的生動畫面,永遠定格成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成為生命無價、尊嚴至上理念的經典宣言。

  個性化搶救傷員

  防止延誤病情,診治多學科交叉,專家逐一制定救治方案

  22日13時左右,在成都軍區總醫院迎來蘆山縣的傷員竹某。

  她的傷情是最復雜的:傷后36小時運抵,懷孕3月有余,地震沖擊導致胰腺破裂,右足骨折,頭部挫傷,還有腹膜炎等癥。

  為了準確判斷病情,及時確定治療方案,醫院迅速召集普通外科、婦產科、麻醉科、超聲科等科室的專家進行會診。

  手術持續了5個多小時,竹某轉危為安。

  在搶救重癥病人方面,華西醫院的經驗中,最核心的一條是——診治一定要多學科交叉。華西醫院實行了“一對一”診治,一個病人對應一組專家,制定個性化搶救方案,提高了醫治效果。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還在政務微博上發布雅安尋親信息,幫助傷員平復身心創傷。

  對傷員細致周到的服務,增強了災區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它讓我們堅信,這片國土孕育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呵護;每一個因災逝去的無辜個體,都是國家之殤、民族之痛,值得我們緬懷和銘記。它更讓我們頓悟,一個以人為本、崇尚生命尊嚴的現代文明國家,值得全心去愛、去付出一切。

  現代科技大顯神通

  海鷹無人機航拍災情,“動中通”傳回實時數據,遠程醫療贏得搶救先機

  對傷員的成功救治,不僅僅有醫護人員的功勞,現代科技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震后,解放軍總醫院第一時間與成都軍區總醫院、西南醫院、三十七醫院、成都新都區中醫醫院和161醫院建立遠程聯絡,提供24小時遠程救援服務,為搶救贏得了時間。

  災區處在深山峽谷地帶,如果救援隊伍不能在最快的時間趕到,就會延誤治療時機。

  海鷹無人機地震發生當天立即升空,成功獲取核心災區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航天晨光重慶新世紀公司“動中通”應急車、遠程醫療會診車以及應急通信車,也在災后第一時間發往一線。

  航天科工再次參與救災行動。流動醫院、救護車、動中通等,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等突發災害的搶險救災中,都曾大顯身手。

  從汶川到蘆山,地震給我們帶來無限傷痛,也讓我們學會了從容應對。

  敬畏自然,尊重科學,以人為本,愛護生命,一次次天災人禍發生后的成功救援都在提示我們,秉承生命至上理念,尊重科學規律,才能減少災害對脆弱生命的威脅,對我們共同生命體的侵犯。

  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23日的通報顯示,截至當日19時,四川省衛生計生部門累計救治傷員15554人次,累計開展手術5933臺(次)。已治愈出院4619人。這些數字背后,是災區12080名醫療衛生人員的默默付出。

  災區人民,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醫護人員采取的一切救助手段,都是為了搶救生命。有人,就有希望,有人,就有一切,有人,就有未來。

  當前,頻頻余震以及次生災害對生命的威脅無時不在,傷員康復之路依然漫長。只要銘記尊重科學、生命至上的理念,把抗震救災過程中匯聚的愛心善舉和救治傷員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固化為制度成果,我們就無懼任何災難、不怕任何挑戰。

?
版權所有?河南嵩基(集團)有限公司 http://www.3rdidclothing.com
電話:0371—60163888 傳真:0371—60163888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路28號
豫ICP備12013582號

豫公網安備 41018502000268號

e便利 亚洲福利视频